書名:在愛裡相遇: 做個好大人, 給孩子一份沒有虧欠的愛

                作者:
蔡穎卿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 2009年03月26日 

                        (好文分享,如有侵權、煩請告知,即刻刪除)


    
                      在愛裡相遇:做個好大人,給孩子一份沒有虧欠的愛 (平)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我女書旂
p.203 在平日裡,孩子們並不缺乏單獨相處一室的機會,但心思意念都只落在一個孩子身上的時刻,卻像是一種親子關係的「特寫」。在生活的鏡頭裡,孩子被清晰地放大了,我眼裡所看到的、心裡所體會到的,有不少是平日裡被匆忙忽略,或驚鴻只一瞥的觀察。


為愛捨得 
p.199 為愛捨得,時間因而分割的片片斷斷,工作有時不能超越期望,但請不要說父母就此失去完整的自我。為愛捨得,是世代的接力。在愛裡,孩子和我們同步前進;捨下的不過是有形的片段,得到的卻是無盡的永恆!


愛的資源 
p.195 當我們不停地思考著物質資源如何使用和節約時,是不是也該同時思考「愛的資源」要如何分配善用?我希望自己對孩子無盡的愛心和耐心,也同樣能讓長輩們支取;我更希望能帶領孩子去認識,自己在家族不是只有權利享用,還要更多一物該善盡。這些義務要用真誠的行動一點一滴去完成,好讓愛的資源不斷回收,永遠豐厚。 


欣賞自己 
p.179 允許以自己的方式成長,而且對能力表達足夠的信心。在某些輕描淡寫的話語中,父母對我得肯定就是我成長信心的來源。

父母的肯定使我能堅持踏穩每一個夢想中的步伐。他們真誠的接納,養成了我欣賞自己、相信自己的習慣。

父母可以從接納作為基礎,再針對各種能力來幫助孩子進步,而不是總體地要求他便成「像某某某這樣的人」。如果我們能學習當一個欣賞自己的母親,相信要留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給孩子,一定不會太困難。


用心了解小小孩 
p.171 對我們來說,「限制」之所以能成為一種甜蜜的負擔,完全是因為理解------理解「成長」的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無法因為我們的需要而跳躍。

不同階段對孩子的「了解」,成了我們愛孩子最大的力量來源之一,也成了我們調整對孩子期待的自我檢視。

父母如果透過仔細的觀察與思考,一定懂得孩子從語言或肢體中所要傳達的心意。不要對孩子有不符合年齡的期待,也不要讓他們有不符合年齡的依賴。

父母要隨著年齡對孩子有正確的期待,才能給予適當的教育與合理的訓練。而這種「正確」也代表著,孩子在一步步脫離不應該有的依賴。真正的獨立與成熟,都是這樣慢慢地開始。


字條媽媽
p.149 相信「愛」不只是噓寒問暖;「愛」也不光是甜蜜的鼓勵和雙臂中的寵溺。「愛」有時還必須懷著擔憂講兩三句別人不願意講的難聽話,但在「愛」裡就是沒有疑慮。


燈下課子小記
p.121 作為母親最大的快樂與安心就是:我們永遠擁有比孩子成熟的人生經驗、信心和耐力,在成長的歲月中,可以坐在燈下看著他們長大,記得他們似懂非懂的純真年代。


留一片完整的時間 
p.118 相信學習是一生持續的心智活動,請考慮重新建構孩子的生活作息,每天為他們留一片完整的時間,讓他們從小有機會學習時間管理。


給孩子真正的自由 
p113 我們沒有什麼能給孩子的,除了照顧和永遠持續的愛之外,還要給她們一種真正的自由---------讓們尋找自己價值的自由、走自己路的自由。在過程中「盡心努力」,是我們帶領孩子追求生活的態度,但是這些努力造就的表像結果,卻不是他們用來進入人生唯一的入場券。


語言是一種過時的教養嗎? 
p.91 無法否認語言教育是智育教育的成果,因此只追求外語能力的增進,而忽略母語素質的提升,無疑是非常捨本逐末的教育方針。我們一定得承認,家庭所能給予孩子的語言教育,成效最廣、時間有最長;終究說來,父母才是那個真正的語言啟蒙師。我們都有責任為孩子豎立一個良好的語言榜樣。

家庭在語言教育上所產生的影響力,除了語言習慣之外,更珍貴的是建立言談內涵的廣度與深度。 


也許,我們應該當更自私的父母 
p.85 只有非常幸福的人,才會在愛裡相遇。當父母也是一種功課、需要不停地學習與自我磨練。

在生活中,常看到父母任由孩子在公共場所搗亂、或為商家添麻煩,這時候總有人用「自私」來批評這些放任孩子的父母。;「自私」最基本的表現應該是「愛自己」吧!把對自己有益的是做到徹底才叫「自私」,自私應該是「貴己」的想法。如果以此推論,讓孩子任意破壞環境的父母其實不是「自私」的行為,而是一種教養的遲鈍。

教養中遠慮與近憂的問題。父母既慮之不遠,其憂必然會出現在生活大小面向之中。


接受 
P.73 看待生活的心情,像一個合情合理的人------不能為發生在身上的幸運事而喜悅,也不忘記那些不順利所帶來的歷練與成長。


小鬥士 
P.67 沒有生命際遇的怨言,生養之後,為人父母應盡的責任。那永遠微微蹙著的眉頭上,笑容總會從最上一層的表情展開,覆蓋住所有的磨難。


讓生命穩穩的流動 
P.56 每一個問題都曾經大到看得見;也都曾小到可以解決。這「看見」與「動手」之間,也許就是大家常說的「黃金時間」。


孩子的眼淚 
P.55 哭完了,想想如何才能不重蹈覆轍。孩子流淚的時候,做母親的總難免心痛,但孩子的眼淚讓我想得更多的不是「憐惜」,而是「了解」。

願在孩子哭泣時,不只陪在他們身邊,還希望在她抹乾眼淚之後,引導她重新看見------挫折無損於價值、黑暗無損於光明與希望。


「安靜」的滋味 
P.35 「安靜」很重要。把生活中的安靜視為家庭氛圍中必要的品質,帶給某種沉思的習慣與力量。人在安靜中,才能審視自己、與內心對話。

只有在「靜」中,才能體會、觀察到動的美與力量。尤其在這個供給過度、喧擾頻繁的世界,父母能從小培養孩子擁有寧靜的身心,而不自感孤寂或不安,等於是為他們累積一項豐厚的生命財富。

所謂「靜」,指的是允許孩子有一個心靈自處的空間。現在的家庭不能給孩子「安靜的滋味」,除了外在的聲響與干擾太多之外,還有因為時間總是緊迫而造成的「急躁感」。

生活是一種循環,父母親當然也要有同樣的體會,從安靜中再生每天所需的新能量,才能帶來好的生活品質,以供應家庭的精神所需。

我們總是過度高估物質條件帶來的幸福----------最好的家庭,是父母擁有穩定愉快的情緒,喜歡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如果這個基礎是穩固的,即使在困難中也會看到希望的光,孩子自然也會比較樂觀向上。


生活的秩序
p.21 教養不是一個尋求答案的過程。它更像鋪路,得一天天、一寸寸地做;扎不扎實、平不平坦,由自己的工作品質來決定。

反對父母常常帶孩子外出用餐。一是工作中如果再挪出時間外出,往往打亂生活的節奏,這使孩子失去童年生活需要的規律性與安全感;另一是在餐廳中,往往人生雜沓,父母要如何好好地跟孩子談話、分享一天所得?親子共處最美好之處,並不在於父母特意挪出時間、精心規劃一場家庭旅遊或活動,而是盡心地在每日的生活中表達關愛與照顧。

   

回覆

  • 1樓

    悄悄話

  • 悄悄話 於 April 13, 2010 08:29 AM 回應
  • 悄悄話

  • 版主 於 April 13, 2010 11:18 AM 回覆
  • 2樓

    很棒的分享~~
    謝謝Angel^^

  • rosewengtw 於 April 13, 2010 10:41 AM 回應 | 檢舉
  • 不客氣:)

  • 版主 於 April 13, 2010 11:05 AM 回覆
  • 3樓

    推~~
    哇!!!
    真的是依本好書耶~~
    很喜歡裡頭的一句話"只有非常幸福的人,才會在愛裡相遇"
    嗯!!!有空我也去找找看。

  • huei50035 於 April 13, 2010 08:13 PM 回應 | 檢舉
  • 好高興您能喜歡...
    我也好喜歡這句話呢
    作為父母,其實就是一種幸福。

  • 版主 於 April 13, 2010 08:34 PM 回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