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送孩子上學時步行到了社區的巷子路口。不免一早就有導護家長,社區警衛,還有打掃社區清潔工作的伯伯與家長、孩子們相互寒喧。一早氣氛滿熱絡的~

今日警衛與清潔伯伯見到我又與我開玩笑說:「呵呵~和孩子上學有沒有回味童年的感覺。你也要上學去啦~」

哈哈哈~我笑說:「有阿~有阿~」

走過馬路大女兒珊珊隨即說:「馬麻~你是社區裡的大人物唷!好多人都認識你唷~」;馬麻回答:「哈哈~不是馬麻是社區裡的大人物,是馬麻的孩子比較多,一出門總是浩浩蕩蕩~印象不深刻也難。」語畢我與女兒相視笑了笑~

導護媽媽隨即說:「你每天都這樣陪孩子上學唷?」我答:「反正沒事阿~家務回家再整理就好了。先送孩子上課再說囉~」




一早女兒幫我煮了一壺咖啡~並交代我:「馬麻~記得吃早餐喝掉唷!」

與孩子的互動中亦師益友!我不喜歡擺架子~所以父女母子間相處就像是朋友。這樣的關係莫過於珍惜~如同上一篇所言教予態度觀念,讓孩子體會父女(母子)親情的微妙~

孩子來到這世上猶如一張白紙,你給予什麼樣的觀念態度,孩子就如何回報予你。我一直深信著~人.........生而美好,莫過於於人性的良善。沒有教不來的孩子,但必須反問自己給予孩子是什麼樣的材料。並非要求孩子照著父母的意思去勾勒,而是正向的態度與努力~這當中必須不斷叮嚀,教導,指正~再出發!方向確定了,自然心無旁鶩。這是做人的根本~

而今孩子若能體會父母的用心,如同現在的我洋溢的微笑來看待~


  


後記~

不曉得大家都沒有注意過一件事。譬如送孩子上學途中有些孩子臉上總掛著一抹笑意,讓人感到舒服心情愉悅~有些則是愛理不理的酷樣(還是熟識的)。我一直認為~孩子在外得體的表現是父母必須教予的!也許對方父母一時不察而疏忽,但若沒即時指正讓孩子「習以為常」~這萬萬不可。

人際關係的圓融在於釋出的善意回應。所以我總是叮嚀孩子~必須面帶微笑、別人並沒虧欠你什麼又怎能擺一副臭臉給對方看呢!更有些孩子你與他打招呼時他根本就不曾正眼看你,依舊走他的路、看他的地板~甚至是視而不見。我有時納悶「這孩子怎麼了?這是最基本的應對之道阿~」

所以我時常叮嚀孩子必須懂的待人接物的道理。曾有一次婆婆告訴我「女兒的嬸婆與女兒談話時、女兒沒做反應!嬸婆心裡有些疙瘩,以為女兒大了不愛理人~」我一聽到婆婆如此描述時馬上叫孩子來面前問清楚~~~

(女兒說:她一見到嬸婆就與嬸婆打招呼,當時嬸婆正與奶奶說話沒有聽到~事後嬸婆以為女兒對她愛理不理的模樣讓她有些疙瘩)

我問:「為什麼嬸婆和你說話你不理人家?這樣很不禮貌~」;女兒回答我:「她第一時間就與嬸婆打招呼,是嬸婆沒聽到。」這下我明白了~當下趕緊將結論告訴婆婆以免造成誤會。(婆婆很重視孩子們的教養問題更甚於我)

教養過程中,我們期盼孩子在外表現得體圓融,但這卻必須由小細節叮嚀做起~

有時見到一些孩子的表現滿感慨的。即使是個陌生人,報以微笑又何妨?是教育出了問題?還是父母的問題?讓孩子習慣了特定模式,冷漠取代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得體的應對可展現該家庭的素養~並深深影響人際互動關係,怎能不審慎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