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如何營造一個快樂的學習家庭

講師:楊俐容老師     日期:98/3/5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難免受挫,旁人都會勸我們說「換個角度想」這個道裡人人都懂.............卻沒人告訴我們如何去換個角度?尤其為人父母在教養子女時,總為孩子的天馬行空想法挫敗不已

但身為家長卻忽略了孩子的本質真諦,忽視孩子產生的好奇與創造力。其實許多事情沒有所謂的對錯問題,只因角度與高度不同~可曾感受成人世界的無奈與壓力!這是我們步入社會後所欠缺的動力!是的~~沒錯.............創造力是動力的來源」

而教育界崇尚「終身學習」其學習的本意不單指於校園、侷限於書本!而是培養態度.........因學得新知而感到快樂!做個譬喻吧~~~~蝴蝶與老虎的例子~~~

在學習過程中,你的動機為何?是因後方老虎追趕而努力奔馳、或者是蝴蝶為了採集更多峰蜜而四處在花叢間穿梭?沒錯~~就是如此!動機很重要:「因目標而學習、抑或者怕被後方人迎頭趕上而奔跑」






「C(兒童)、P(父母)、A(成人)的人格分身」

兒童的特質不外乎是好奇、探索能力的感受,因對任何事務感到新奇而勇於嘗試。但探索過程中不外乎受到父母規範,也因此耳濡目染的得到學習!而身為父母角色職位裡我們必須學到的是規範與關懷,也就是學習等待與忍耐~這是後天的學習

因此不論是孩童(C)或是父母(P)在教養環節中緊緊相扣。當然而後步入社會的兒童分身關係當中又源自夫母分身~此時談到的是成人分身(A)的「思考獨立」

譬如生活常見的「年糕」來做譬喻。可曾面對發霉年糕的處理做法,老一輩常言:「洗一洗就好了,無妨、可以吃」;動機為何!?實為節儉~其動機是正確的,但自學得知識以來我們都知道食物外觀的清洗,無法阻擋黴菌滲透到食材裡面...........也許年糕裡也有黴菌

誰對誰錯呢?恐怕沒有所謂的對錯!長輩的節儉動機是對的、但成人的獨立思考也沒錯~但成人的思考若沒父母殷殷教誨慢慢的拉拔長大何來思考獨立的學會判斷!






創造力


譬如兒童最喜愛的登高或是造飛機~兒童喜歡享受飛翔的感覺,因對事務的新奇感受愉悅。但為人父母總在一旁關切叮嚀:「小心!這樣會摔下來~」,無關乎斷錯,只因父母成長經驗告訴我們:「這樣會摔下來跌跤。」

但等到成人階段時我們會思考「該如何做才會飛翔不會摔跤」!於是我們知道「滿足探索才有人類的成就」

沒有兒童時期的人格分身哪來的創造力~可曾懷念孩童時期的單純愉悅,只因孩子對事務的新奇探索能力強~把一切不可能變成有可能!成長的軌跡讓我們學得經驗、卻也忘了探索的樂趣

但不可諱言的,我們人類本質裡潛藏著孩童時期求知的本能。有如科技工程師一碰到賣場裡3C商品不斷的研究把玩,這就是兒童人格特質

創造力必須藉由知識做基礎,所以A(成人)、P(父母)、C(兒童)合作無間!在父母規範下成長,父母叮嚀教誨教予新知、而在充滿創造力的環境下成長學得知識後學習解決困擾

「快樂學習,必須由C(兒童)、P(父母)、A(成人)做起」,而動力來源必須由自身做起來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蝴蝶與老虎


我們從兒童分身談學習能力~不外乎三大要點(一)興趣、(二)成就、(三)志向

為何有些孩子熱衷於書本,因閱讀而感受到樂趣而有些孩子則興趣缺缺!我們必須試著讓孩子感受到文字的樂趣,有如在腦海裡描繪一幅圖。並接受孩子個體的不同,同樣的教材孩子感受到的觀感不同

有些孩子喜歡科學、有些孩子喜歡史地、有些孩子細心的觀察書本裡人物特質.........從閱讀裡感受到樂趣!學習與樂趣結合而相得益彰

「內在的成就是自我肯定、外在的成就是得到他人讚賞」,能自我肯定的人從學習中感受到樂趣

我們會從學習的過程裡產生目標,這些學習歷程當中連結了志向「我以後想要做...............」譬如偉人傳記等等!

有沒有發現「卓越的人通常樂在其中」

學習的快樂仍是在於兒童分身的創造力!但兒童(C)要活的好活的精彩必須要有父母(P)才得以發展成人(A)的獨立思考創造力





從成人分身裡談個別差異


任何事情的完成都必須具備多元智慧的結合!譬如棚內錄影~有人專攻彩妝、有人專攻燈光、佈景、設備............等等。文藝復興以來人類的成就偏向於語文與數理的結合~語文差的人數理更是無法理解

但語文差的人真的是能力很差勁嘛?其實不然~~我們必須懂得「個別差異」,同一對父母所教養出的孩子並非全然優秀。為人父母是否可以推託基因使然~~

我們要做的其實是了解「並非具備了什麼,而是明白個別差異加以激發淺能」;智能如何其實在一出生時就早已決定了先天的多寡,我們做父母的只是試著激發淺能罷了

有如音樂家,難道那些人對音樂的敏銳真的有辦法靠後天的學習就能迎頭趕上那些偉人嗎?





學習


我們必須學習問題的癥結為何?有如一篇文章裡所敘述的、你必須懂得文章內容談的為何~「學習方法很重要」

當孩子上了國中後學習的技巧不在和國小階段一樣。文言文的敘述必須靠理解力~於是有些孩子學會思考、有些孩子則停留在死背的階段。這些天資聰穎的孩子自有一套學習方法~天賦在哪兒孩子自會找出口!這不單只在課業上的學習能力、甚至是體能~我們必須教會孩子How  to   learn(如何去學習)、給予期待而非壓力  

沒有學習方法是很痛苦的!我們必須懂得找到方法才有辦法樂在其中






堅持不懈(父母分身)


從父母分身裡談學習的毅力~(一)氣質與個性、(二)學習習慣

身為父母必須懂得尊重孩子個別的差異,專注力與IQ是個別獨立的,指的是專注的事情不同罷了!可曾感受自己的孩子專注力不足,尚未做完功課一下子要休息、一下子想吃東西、一下子想看電視..................有些孩子能在一定的時間內可以完成數樣功課,有些孩子必須斷斷續續!這就是「孩子的特質」

勿讓孩子以為自己是個差勁的孩子~而必須懂得因材施教。轉換地點場所..........一樣能把事情完成!分散式的學習,轉換事情在找出適合的方式來對待孩子,孩子才能在肯定與成就中完成

這就是所謂的「特質與教養」,但堅持確是成功的必須要件。





學習的動力

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必要的。在還沒學習文字時勿過於頻繁接觸媒體~滿足了大腦卻忽略了學習!勿讓孩子沉迷電玩與網路遊戲

孩子專注力的不足勿加以苛責,因為這是孩子本身的特質。必須懂得找到適合學習的樣態與成就感來激發孩子~給予關懷與鼓勵,隨著年齡成長專注力會增強!所以「學習並非從一而終的用同樣方式來學習」必須要有方法

幫助孩子了解什麼是對自己最好的,也就是「自主了解」~並培養孩子受挫的忍受度!這也就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教養互動






支持孩子維持「兒童」分身的學習動力


(一)愛與關懷、(二)寓教於樂、(三)肯定與鼓勵

教養子女勿給予過度的讚美,而必須依能力而給予肯定與鼓勵。讓肯定與鼓勵成為學習的動力而非自滿~家庭氛圍相當重要!若能因兄姐的學習態度來影響以下的弟妹更佳。而寓教於樂的連結學習樂趣,孩子更樂在其中

~~~~用「難度&能力來培養態度」~~~~

一個頂尖環境的高中生其能力與智力令人讚賞,因各個出眾專司領域的不同,每逢難題班上必定有同學可以排解疑難雜症。因此在國中時期在校成績出眾的孩子們受挫能力差;而另一群在基測時被刷下來的二等高中生(應該說是準備進專科學校,但在班上名列前茅的孩子)在經由努力考上大學的學子~其學習態度比高等學府的孩子略勝一籌

只因難度與能力的培養,培養出來的學習態度之差異

現今台灣求學環境考上大學不算什麼!考上研究所也不足為奇~沉迷網路世界無法畢業的也頗多!和國外環境相較下資質自然差許多

回到兒童時期人格特質上,粗心大意的孩子勿加以苛責,而是要找對方法~只因其專注力不足,這是孩子自身的人格特質





引導孩子發展「成人」分身的學習方法

對於孩子應因材施教、截長補短。面對還不足部分要幫助孩子找尋學習樂趣,不能太早放棄!因為這關涉於基本能力~年幼的孩子在學習上都處於片面學習,上國小後就能漸漸改善~因為這部分屬於「階段問題而非能力」而做為父母應提供學習典範,因為我們是孩子成長中模仿的對象

可曾記得責罵孩子時,以苦口婆心方式來對待孩子!氣孩子聽不入耳依然故我~~希望孩子照著父母的期望去走!

捫心自問其「苦口婆心」其時在說服孩子照著父母的期望去走而非帶領孩子解決困擾!教養孩子切勿心急~讓孩子學會解決能力的問題






協助孩子建構「父母」分身的學習毅力


(一)循循善誘,逐步內化(二)排除不良環境因素(三)充足的成功經驗+適度的挫折經驗

教導孩子在能力範圍內做好該做的事!譬如能力30分就做好30分或者是40分的事,而非一下子要求孩子挑戰100分。父母應因材施教針對孩子不同個體有著不同的期待與要求!但必須在孩子「能力範圍內」

適度的挫敗感才能挑戰自己但並非一下子就想挑戰100分!能力相當重要


「蘇格拉底曾說:不經思考的人生是沒有優質的」





求學過程中依照興趣所衍生出來對某一件事的成就與價值觀的判斷決定了孩子未來將走的路

有些孩子遇強則強,有些孩子專攻某一領域!沒有所謂對錯問題~~建構C(兒童)、P(父母)、A(成人)~三者關係密切值得深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